永不彎曲的脊梁——致最可愛的人
時間:2015-03-19 點擊:348告別了年邁的爹娘,擁別了讀書的兒郎。背起簡單的行囊,走出熟悉的村莊……”當這首飽含深情的歌曲在耳邊激蕩響起時,我們會想到誰?他們也許是卑微弱小的,每天可以工作10個小時以上,他們也許會被人瞧不起,從事著別人不愿干的工作;但他們勤懇樸實、任勞任怨,拿著低廉的工資,卻承擔起祖國建設的大任。對,就是他們,干著最臟、最累、最辛苦的工作,他們就是這個特殊的群體——農民工。
他們蓋起了高樓大廈,自己卻居無定所;他們為城市送來溫暖,自己卻餐風露宿,他們建起了漂亮的學校,自己的孩子留守在山村。我們在城市里看到的每一盞燈光、走過每一條道路、住過每一座高樓,都凝聚著他們的汗水與智慧。從城市到鄉村,到處都可見農民工的身影與足跡。作為城市的建設者,他們理應成為最受追捧的主角,成為最受敬重的群體,成為最可愛的人。
有這樣一首詩可以形容他們:
建筑工地上,揮動的手臂,將城市堆的很高。
而自己卻像一顆釘子,釘在了墻的夾縫,凝固了冷漠與惆悵。
對于你來講,唯一的眷戀,是遠方隱約的燈火
而思緒卻像一汪河流,穿透了你的歲月,穿透了鋼筋與憂傷。
工地上的他又黑又瘦,眼神中總透出一份堅毅和自信,在施工現場八面威風的“老王頭”是中國中鐵的勞動模范。他就像一臺永不生銹的機器,時時刻刻都在不停地運轉。污水處理廠工程工序多、工藝復雜,施工難度大、周期短的,他不辭辛勞整天在施工現場忙碌著。當技術人員把圖紙上的東西交接給他后,他根據自己多年的施工經驗,仔細地講解給年輕的工友。在施工現場,他就像一名交通警察,使緊張忙碌的施工現場井然有序。無論刮風下雨、不管酷熱高溫,他都會準時出現在施工現場。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,他負責和指導的工序切實做到了“零差錯、零返工”。我們采訪他時,問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?他說:“我是農民工,只會干重活粗活,但在我工作的同時,更期待能給城市多貢獻自己的力量。而“老王頭”也只是2.5億農民工群體的一個縮影。農民工兄弟,他們敦厚樸實、勤勞堅韌;他們默默無聞、任勞任怨;他們義無反顧、無怨無悔。他們在建設中創造了價值,在工作中傳遞了微笑,在生活中編織了夢想,在奮斗中塑造了形象。他們成為了我們心中最可愛的人。
北京的強降水導致京港澳高速公路南崗洼鐵路橋下嚴重積水,數十輛汽車被淹。險情發生后,人們四處呼喊求救,附近工地的150多名農民工兄弟聞訊后立即趕到現場。在暴雨中剪破鐵絲網,拿著救生圈和麻繩救出了200余位被困群眾。當獲救者自發湊了近萬元向他們表示感謝時,他們拒絕了。其中一位獲救者這樣感慨道:之前,我像很多人一樣瞧不起他們,不愿意同他們一同坐車、一同吃飯,而現在我們愿意把歉意轉化為感激,感激轉化為親近,溝通彼此的血脈和心靈。在那個暴雨夜,他們是最可愛的人,他們才是真正的中國脊梁、是中國人的良心!
面對疾馳而來的火車,在溫州打工的青年李學生為搭救兩名兒童,迎著火車沖了上去,救下一個轉身再救第二個時,疾駛的火車無情的從他身上駛過;河南農民工魏青剛,在青島遭遇的麥莎臺風中,三次跳入水中救人;農民工王寶明、王寶才沖入火海、奮勇救人;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,農民工兄弟給我們帶來的感動太多太多;茧y之中,這種沒有摻雜任何利益成分的自發救人行為,體現了農民工本身的質樸、善良、正氣、無私、無畏的精神,他們的正義行為,更彰顯了普通勞動者那可愛的一面。
鐵路、橋梁、高樓、機場、碼頭…瞧,城市變得現代化,他們用粗糙、勤勞的雙手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,造就了城市中最美、最亮麗的一道風景。他們是追夢人,是拓荒者,更是建設者,是生力軍,他們是一個時代的產物,同時也造就了一個偉大的時代。當你徒步在這個美麗的都市,享受著城市的繁榮時,請不要忘記,我們的農民工兄弟,他們才是最可愛的人,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脊梁。(司鳴)